现将《2025年苏州体育工作要点》印发给你们,请对照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。
苏州市体育局
2025年2月13日
2025年苏州体育工作要点
2025年,市体育局将紧紧围绕推进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、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、全力争创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这三项国家级任务,以更高站位、更实举措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,为我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勇立潮头、争当表率注入强劲体育动能。
一、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
完成创建各项指标汇总及台账资料报送,做好迎检评估工作,力争成功创建第二批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。针对创建短板与瓶颈,探索长效工作机制,推进新建住宅小区体育设施底数清查。以落实民生实事项目为抓手,不断丰富便民体育设施建设。强化与园林部门合作,布局公园内健身设施,探索建设体育主题公园。支持建造一批笼式足球场、篮球场,为青少年参与强身健体提供更多载体。做好中央和省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申报,协助做好省局对申报补助场馆的检查工作。提升全民健身设施的“建管护”,加强室外健身器材巡检,提高完好率。围绕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目标,健全完善覆盖城乡、广泛参与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体系。办好元旦迎新跑、金鸡湖龙舟赛、大运河健步走等主题活动,优化苏州假日体育、大众体育联赛等全民健身赛事品牌,支持各板块开展“村跑”“村龙”“村BA”等赛事,鼓励办好各级各类社区运动会。常态化开展《国家体育锻炼标准》达标赛,进一步提升覆盖人群。做好省级和国家级全民健身赛事组队参赛工作。优化“全民健身五进工程”,开展“社会体育指导员进校园”志愿服务活动。推广“赛训一体化”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模式,计划新增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00人以上,培养农民社会体育指导员。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市级运动促进健康中心试点建设,计划通过2~3年时间,打造20家试点单位。修订完善《苏州市便民体育设施补助办法》,结合实际增加嵌入式设施补助内容。围绕“场馆服务一件事”重点任务,实现“运动苏州”全民健身数字平台大型综合性公共体育场馆预订功能。加强群众体育组织建设,培育发展各类体育社团、俱乐部,提高群众体育的组织化程度。
二、加快竞技体育人才培养
全力支持苏州籍运动员备战参加十五届全运会,争取优异成绩。扎实做好第二十一届省运会备战工作,加强反兴奋剂和赛风赛纪教育,做好年度省赛组队参赛工作,提升向省优秀运动队输送运动员的数量和质量。围绕“改革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”作出积极探索。结合江苏省“6332项目”振兴行动计划和苏州发展实际情况,形成田径、游泳、三大球、手球、水上项目、射击、击剑、跳水、体操、举重、跆拳道、乒乓球、羽毛球等重点项目发展规划方案。立足二十一届省运会,放眼二十二届省运会,不断完善业余训练模式,大胆推动更多项目走出体校模式,实现体教深度融合。要进一步做大后备人才的“蓄水池”,持续推进“5621”计划,大力推广中小学校开展“一校一品”“一校多品”“名校办名队”。加强与学校、俱乐部、社会组织等合作,拓宽竞技体育人才选拔渠道,健全从选材、训练到输送的全过程、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,挖掘更多具有体育天赋的青少年人才。进一步推进市级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标准化建设,扩大参赛人数,提升比赛规格,争创品牌赛事。积极推进落实《姑苏体育人才计划实施细则》,引进和培养一批体育高层次人才。做好教练员培训和等级晋升申报工作。与教育部门协作保障运动员入学及文化学习,严格办理运动员技术等级申报,全面支持人才发展。
三、促进体育产业创新升级
办好2025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、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。培育和引进一批高端体育企业,引进XTERRA国际户外品牌全球总部落户苏州,形成多元化的户外、水上及制造业集群。推动户外品牌招引工作,推进有条件的户外运动品牌制造厂商落地苏州。对迈橙、XTERRA、捷安特等户外运动品牌予以“闯出去”的协助和奖励,关注昆山艺唯科技、吴江福华织造等面料制造商产业链上下游布局和智改数转升级,加大国内市场和境外贸易的同步发展。建成“苏工电竞”实验室,打造电竞产业链跨境电商平台,引进培育电竞企业超1000家,举办电竞赛事活动超500场。推动阿尔卑斯雪世界度假区二期、苏州湾水上运动训练基地等休闲项目建设。扩大体育休闲消费新供给,加快新兴户外运动设施建设,加大数字跑道、泵道公园等运动设施覆盖面。打造“穿越山水、乐享运动”多元体育消费新场景,开发无人机、滑翔伞、热气球等特色低空赛事项目。加强构筑体育惠民消费行动平台,提升冰雪运动、马术等高端体育消费项目市场覆盖面。市级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优先扶持体育类低空经济项目、电竞赛事等新兴业态项目,重点扶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项目,资助额度占专项资金总资助额60%以上。激发体育赛事经济新活力,打造“体育+”消费场景,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。重点办好中国足协超级杯、中国足协杯决赛、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总决赛、苏州马拉松等赛事活动。推动体育赛事“三进”活动,鼓励群众体育赛事、青少年体育赛事以及部分高规格体育赛事在景区、街区、商圈举办。以金鸡湖端午龙舟赛、城际内湖杯金鸡湖帆船赛等为重点,打造苏州水上运动赛事品牌。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应用,完成体育产业一体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,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助力苏州市高水平建设“人工智能+”创新发展试验区。
四、建设足球发展重点城市
配合苏州市足球改革发展工作专班做好日常工作,广泛开展调研活动。推进市、县级市(区)足球协会改革,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。推动足球地方立法,研究制定《苏州市足球工作促进条例》。严格足球行业监管,加强足球领域反腐败和赛风赛纪工作。完善市县两级青训中心建设。畅通小学、初中、高中相衔接的“631”足球后备人才成长通道,联合市教育局出台政策文件。推动校园足球教练员岗位设置。办好“市长杯”、青少年足球联赛(U系列)、“贝贝杯”、“姑苏晚报杯”、“太湖杯”等青少年足球赛事。广泛开展社会足球赛事活动,办好苏州市足球联赛、足球甲级联赛等社会足球联赛,推进县域足球、社区足球和乡村足球发展,采取多种形式组建足球协会、业余足球俱乐部等。推进城市足球场地建设,特别是利用规划用地、闲置用地、公园绿地等空间资源,新改建一批足球场地。推动校园足球场地对外开放,鼓励更多学校通过硬件改造、加强安保力量等方式满足开放条件。研究推进东吴足球俱乐部股权改革和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,探索建立“理事会+董事会+会员制”的运营管理机制,形成“国企入股、民企参股”的多元化股权结构。
五、推动体育领域深化改革
贯彻落实市安委办的工作部署和安排,严格按照“三管三必须”要求,落实安全责任清单、压实安全层级责任、坚守安全工作底线,重点加强对公共体育场馆、重大体育赛事活动、高危体育项目经营等领域的安全监管,全力防范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。持续深化安全生产“六化”工作,组织好安全生产培训、安全应急演练等活动,做好安全物资配备工作,夯实全市体育行业安全工作基础。开展安全生产月、消防宣传月等活动,对全市体育培训机构、冰雪场馆等进行安全抽查,对高危体育项目经营单位开展“双随机”检查。做好体育培训机构、健身机构等预付资金监管工作,推动各县级市(区)有更多机构加入资金监管平台(苏智合),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,规范体育市场主体经营行为,促进体育培训产业稳步发展。深入推进体育法治建设,不断提高依法治体、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。举办教练员法治培训、“法治开讲”等活动,依托微信公众号、电子大屏等媒体和平台,组织开展“宪法”“民法典”“体育法”等法律宣传。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和清理工作,做好《苏州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》修订的前期调研,对重点文件开展公平竞争审查。持续强化体育信用建设,对体育产业引导资金发放企业、体育社会组织负责人等开展信用审查。启动《苏州市体育发展“十五五”规划》编制工作。
六、加强体育系统自身建设
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主责的理念,聚焦党建主业,以组织建设、制度建设为抓手,强化支部整体建设。规范党内政治生活,坚持落实“三会一课”等制度。以体育志愿服务、重大赛事活动为载体,推动党建与体育事业同步发展,擦亮“苏体先锋”党建品牌,创新打造体育党建特色品牌。继续强化干部日常管理、教育培训、选拔任用及交流调整工作,全面提升干部管理和党建工作水平。积极落实姑苏体育人才计划,妥善组织退役运动员安置,推进教练员职称评审工作的公正透明化。深化直属事业单位改革调整,优化内部资源配置,提升整体运行效率。进一步完善市级机关年度综合考核、局年度考核及直属事业单位年度绩效考核体系。组织审计“回头看”,将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考察、干部任用的重要考核依据。加强对各部门(单位)预算编制与执行情况的监督指导,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。建立健全第三方购买服务内控机制,推进管理工作规范化、制度化。高效利用体彩公益金,推动体育彩票公益事业发展。完成“运动苏州”平台提档升级、体育产业一体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,进一步打造数字化体育公共服务品牌。继续办好数字运动会和第五届网络安全和网络文明建设月活动。进一步做好爱国卫生、基层减负、信访、档案、保密、垃圾分类等日常工作。


【资讯关键词】: